在原始时期,古人们对发生的自然气象和自己的生理结构,还不能正确认知的时候,就形成了灵魂不灭和鬼神观念。
在先民们看来,人有躯体也有灵魂。灵魂在人死后,会脱离躯壳进入另一个世界中。他们认为灵魂是永存的,而这个不灭的灵魂,就是鬼。
鬼与神并没有明确的限定,都是人死后的灵魂,只不过有尊卑之别。其中,尊者为神,在天上。卑者为鬼,在世间。推而广之,不仅认为人有灵魂,而且天生万物、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湖海、花草树木都有神灵主宰。
距现在6000年前,儿童死后是用瓮棺埋葬的。而每一个瓮棺上都有一个圆圆的小孔,这个孔就是为鬼魂预备的,是鬼魂出入的通道。
出于这种蒙昧的认识,先民们认为人体生病是鬼魂作怪。人们出于对生的留恋和对死的恐惧,一面敬神、拜鬼,求神灵保佑。一面利用巫术捉鬼、打鬼、驱鬼、镇鬼。
中国古代医学领域的发展历程,恰恰是一个从医巫结合,再到抗衡、分离、决裂的过程。《史记》中记载的“神农氏……始尝百草,始有医药”,说明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人通过尝百草的办法,在积累医药知识。而不再把生命,交付给鬼魂。
火的利用,酒的酿造,一些经过尝试出来的草根、草叶以及砭石、骨针,这些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品和医疗用具。
到了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疾病的发生,有了新的认识。对天帝、鬼神、巫术的迷信开始动摇。管子、荀子、韩非子等人,都明确指出“事鬼神、信卜巫,而好祭祀者,可亡也。尚卜筮祷祠,故疾病愈来”。意思是说用巫术治病,疾病会来得更快、更猖獗。
与此同时,在一些古代文献上,也出现了一些有关药物、疾病以及有关人体结构的记载。如《山海经》记有120种药物,《诗经》上出现了40余种疾病的名称,《周礼》上有五样五毒和一些病症的记载。《管子》和《吕氏春秋》上还记述了人有五脏、六腑、九窍、血脉、筋骨等。
到了公元前400年,中国史上第一个医学家出现了。他就是扁鹊,姓秦名越人,又称卢医。他医术全面、兼通各科,在就诊上开创了望色、闻声、问病、切脉。所谓“望闻问切”的四诊绝活。史书上有许多关于他行医的记载,说明他已经能够将假死五日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
他一生足迹遍及齐、赵、卫、郑、秦等国,所到之处,一面行医治病,一面与巫术作斗争。他提出病人六不治的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对信奉巫术的病人,他不给医治。从这条原则上可看出,当时医与巫的斗争,还相当激烈。
当时的中国,最早流传的医药学著作,都是假托神农或黄帝的名字问世的。比如:
《黄帝内经》,完成于战国后期,是一部中医理论性著作。
《神农本草经》,完成于东汉时期,是一部中药领域的药典。
《52病方》,则是中国古代第一本方剂书。书中记录的病名100多个,对症治疗的方剂283份,用药240多种,以方治病是中医学一大进步。
包括《史记》中就记载了一些治病的方剂,《汉书》中更把“医经”和“经方”分列为两大类。可见在汉代,医经、药物、方剂三者已成鼎立之势。
中医医药到了秦汉时期,虽有较大的进步,但在理论上却受到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把一些迷信色彩和神秘化的糟粕,掺杂在其中。从而阻碍了医学的健康发展,此后的1000多年间,巫术始终与医术并行,有时巫术甚至略占上风。
甚至到了唐朝,京城的太医署设有的三个科里,其中,就有一个咒禁科,顾名思义,就是用巫神念咒的方法,为人驱魔除病。
上一篇:脊柱外科最伟大理论之top10
下一篇:在医学大会上观赏一场书画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