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祖国医学温病学说——对急性传染病的贡献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1 16: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前言 急性传染病是威胁人民健康,影响生产劳动最严重的疾病,是由细菌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在十七世纪(1676)发明显微镜以后才逐渐被认识的。可以用磺胺类或抗生素

前言

急性传染病是威胁人民健康,影响生产劳动最严重的疾病,是由细菌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在十七世纪(1676)发明显微镜以后才逐渐被认识的。可以用磺胺类或抗生素去治疗。1933—1940年,磺胺类及抗菌素相继出世,在此之前,传染病用什么药物来治疗呢?只要我们翻开历史和医书,就可以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传染病的流行,而且一浪接一浪流行得相当猖獗。据不完全统计,明代276年中就有64次,清代266年中就有24次流行。由此可见,当时传染病流行非常猖獗,但我们的祖先并没有被这些疾病所征服,相反的,我国种族繁荣昌盛,成为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见,在人类还没有掌握现代微生物与化学制剂及抗菌素之前,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与传染病作艰苦的斗争中,早已摸索出这些疾病的发展规律,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防治经验,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温病学说了。在我国医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什么是温病和温病学说

温病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之一,它是导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在我国第一部医籍里——《内经》已有描述,东汉时张仲景著《伤寒论》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创立了六经辨证法则,对传染病的治疗已有具体的方法。金元时代各医家又在伤寒论基础上对温病治法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明清两代的名医如叶天士、吴鞠通等,通过自己的实践集前人的大成,总结性的创立温病学说,遂成为治疗温病的准绳。总而言之,温病学说是导源于内经,孕育于伤寒论,产生于金元,成熟于明清。

所谓温病,一是指这类疾病性质属于温热,宜用寒凉的药物治疗;一是指这类疾病是有传染性的,我们知道古人对传染病有(广义的)时行、天行、疫疠、瘟疫等的混称。温病一名是明代以后才逐渐为医家确定的。因为相当于急性传染病的中医外感病,在辩证上大体可以区别为寒热两大类型,寒型的称为伤寒(狭义的),热型的便是温病。按现代流行的急性传染病看来,其性质绝大部分是属于热型,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属于寒型,因此温病与急性传染病关系至为密切。换言之,温病是热型外感的总称,它包括了多种急性传染病,是专门研究这类疾病的发展规律与治疗法则的专著,又是祖国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的理论水平高,实践价值大,因此它不但在历史上取到很大的作用,就是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依然不失为战胜急性传染病的有利武器。

温病学说的源流

公元2世纪东汉时代,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集前人对传染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的大成,写成《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法则这部伟大的著作,包括了寒热两型外感病的辩证论治,所以对急性传染病的治疗能取得显著的疗效,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随着生产发展,交通发达和城市人口集中,传染时的传播更加广泛,病种也更加增多。宋代以后尤其如此,此时医学家对伤寒论通治一切外感病已感到不能满足,而在和疾病斗争的实践中发展了许多新的治疗经验,因此大大丰富了温病学说的内容,使它有可能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成专门论治热型外感病的学问,其代表作有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与“临证指南”、薛生白的“湿热条辨”、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以及余师愚的“疫诊一得”等,此外,清代以后论治急性传染病的专书也多得像雨后春笋,如谢玉琼的“麻科活人全书”、陈经道的“疫痧艸”、罗兰园的“鼠疫约编”、李纪方的“白喉全生集”等等,这些著述给急性传染病的防治上提供了极其丰富与宝贵的经验。其中尤其是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吴鞠通创立了三焦的辩证纲领,自此才使温病学说形成了祖国医学中一个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者所以能著书立说和成名成家,均因在他们行医期间有大疫流行,使他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经验与理论,并对当时的扑灭疫情做出了很大贡献。如吴又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他们行医期间,正值明崇祯辛乙(1641)大疫猖獗,遍及山东、浙江、河南、河北等地,苏州吴又可(1561-1661)在临证实践的活动中,深入观察当时传染病流行的特点,推究病情,总结经验,著“瘟疫论(1642)”,它是我国传染病学的专门论著,又与温病学派的产生影响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使他们有可能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天才的发挥了自己的智慧成为一代名医,并且著成“瘟疫论”,这部被人誉之为“中国第一部传染病学的伟大著作”,功垂后世。其他名家如叶天士、吴鞠通、于师愚,王孟英等人情况也都相似,不一一介绍。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yxllysj.cn/zonghexinwen/2020/1001/540.html

上一篇:省卫生健康委举办2020年山西省卫生应急队伍突发
下一篇:医学研究生导师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