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高血压研究竟然不知道“脉胀”理论?快来补一补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1 18: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血压的中医新概念:脉胀 首届国医大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终身教授 国医大师推荐语 王清海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 30 余年,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

高血压的中医新概念:脉胀

首届国医大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终身教授

国医大师推荐语

王清海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30余年,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对高血压的中医理论进行认真思考,深入分析,在《黄帝内经》的经典理论中汲取营养,发现《灵枢·胀论》中“脉胀”的概念、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与高血压的发病规律比较吻合,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用“脉胀理论”解释高血压血管疾病的理论研究思路,并提出高血压发病属于中医的血脉病变,早期病位在血、在脉,病机是营卫气血运行异常,晚期可合并脑胀、心胀、肾胀等并发症,提出了用“血脉辨证”方法治疗高血压病,在辨证分型中又提出了“证素辨证”的新概念,巧妙地解决了各地专家对高血压辨证不统一的问题,这些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于推动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专家推荐语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高血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陶军教授:

“脉胀理论是最好的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的结合点”。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连友教授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吴伟康教授:

“脉胀理论是对高血压的传统中医理论具有颠覆性的新理论”。

思考高血压在中医到底是什么病?怎样从中医理论方面合理解释高血压的病因病机?用什么样的中医理论指导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我们在《黄帝内经》中寻找到了解决之道。《黄帝内经》关于脉胀的定义

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

解 读:这段记载给脉胀下了一个定义,即凡是脉搏表现为大脉、坚脉、涩脉者可以诊断为“脉胀”。

《黄帝内经》关于脉胀的病位

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脏腑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黄帝曰:愿闻胀之舍。岐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

解 读:本段话指出了脉胀的病位主要有三,一是在血脉,二是在脏,三是在腑。但三者都不是“胀”的部位,都在脏腑之外,但会影响脏腑甚至皮肤。也可以理解为主要病位在血脉,独立于脏腑之外,又可影响到脏腑。

《黄帝内经》关于脉胀的临床表现

黄帝曰:愿闻胀形。岐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

解 读:这里说明了除了脉胀表现为脉大、脉坚、脉涩之外,如果影响到了脏腑,则表现各有不同。分别描述了心胀、肝胀、脾胀、肾胀等脏腑并发症的基本表现,大体相当高血压引起冠心病、心衰等疾病时的并发症表现。若“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临床出现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

《黄帝内经》还对脉胀的病因、病机、治则作了介绍,此处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那么,脉胀对于当前的高血压防治意义和价值何在?1.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提供适用的理论指导

脉胀理论则是赋予了高血压新的中医理论内涵,使中医理论更加符合高血压病变实质以及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更加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也为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2.利于探讨高血压的中西医理论结合点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yxllysj.cn/zonghexinwen/2020/0811/459.html

上一篇: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的知识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