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科学”与“人文”
质性研究发轫于20世纪初,在量化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主流的半个多世纪里,质性研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之间的争论开始,量化研究的局限性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例如大规模社会调查、政策预测的研究无法在社会的自然情境中对研究对象进行细致而深入的分析,从假设入手的量化研究无法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实践意义的建构进行考察等,从而使得质性研究方法得到了深入发掘和拓展。
体育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既有遵循自然科学研究程序的学科,也有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程序的学科,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取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作为体育学的子学科,在当代的发展与壮大很大程度上可视为是在自然科学的参照下不断调试的结果,其之所以能跻身科学的序列也与自然科学长期以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无关系。体育人文社会学一方面在“科学主义”的强势传统影响下,开始向量化研究靠拢,另一方面却也陷入缺乏“人文观”和“社会观”的困境。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和阐释作为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体育运动与人、社会之间的互动。因此,在强调“科学观”的同时,“人文观”也是体育人文社会学这门学科的重要特点。
1.1 “客观实证”和“主观经验”
当人们谈论“自然科学”的科学时,主要是以“客观”和“实证”为衡量标准的,认为科学是通过可重复验证的观察、假设、实验及检验等基本过程后发现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在这样的科学标准的引导之下,体育社会人文科学出现了重视数学模型、数理逻辑而忽视对前提、范围、真实性和理论的解释等问题,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的“改造”,使其陷入了“科学化”的困境,使得体育人文社会学没有办法很好地解释和应对诸多体育现象。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人文观”“主观”和“价值”是毫不回避及肯定和强调的,其人文特质不仅关注“实然”的状态,还需要去呈现“应然”的状态。例如,竞技体育中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探讨,就是一种价值的解释,考察的是“应该”是什么,“应该”是怎么样的问题。再比如,女性体育参加的研究就要摆脱男性叙事和男性气质传统的统治,运用叙事研究让女性发声,通过女性经验的呈现,探索具体生活中的女性体育实践,实现理论的创新。区别于对“客观实证”的追求,“主观经验”更有利于理论的解释、理论的创新,也更有利于对体育文化价值的追问。
1.2 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
自然科学的研究思路主要以演绎为主,即从一般到个别,通过推论、验证,在现有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中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以检验研究假设,是从“为什么”推演到“是否”。而归纳是从个别出发到一般性,从原始材料逐步到抽象的概念,是从“是否”推演到“为什么”。目前,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中较为广泛地使用了演绎的思路,从母学科及上位学科中获得已有理论和研究框架来对体育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例如,运用公共管理学的公共服务理论来进行全民健身中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运用社会学当中的结构化理论来进行体育中身体空间的研究;运用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来进行职业体育发展的研究。演绎的研究思路能够帮助研究者通过不同的相对成熟的理论视角对体育领域中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但是也容易掉入刻板的理论窠臼中,缺乏对根据实际情境、关系而构建起来的理论的挖掘,缺少对“为什么”的追问,从而无法归纳、提炼、产生体育人文社会学所特有的社会文化理论。
1.3 铺天盖地的研究和无孔不入的研究
铺天盖地的研究是以勾勒出更加全面的画面,得出最适用于一般的规律为目标,但是全面的画面在细节处却是模糊的,宏观层面的“规律”也不一定适用于微观层面,相较于铺天盖地的研究,使研究者进入现场,进入被研究者生活的无孔不入的研究也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只是把研究范围缩小,但仍然运用宏观的分析方法,缺少对具体的、细微的、日常化现象进行观察、还原和解析的话,仍然不能将所研究现象的真正答案挖掘出来。例如,在研究体育教师专业化问题时,主要表现为对体育教师整个群体专业发展的普适性调查研究。但是,不同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有较大的差异的,在普适性发展对策的研究基础上,很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触及到研究对象的个人微观内在世界,体现出以“个体人物”为中心的一种研究价值观。在自然科学方法论为导向的传统研究中,依附于具体社会情境的声音和经验遭到掩盖,质的研究正是对湮没的声音的呼唤,对隐藏经验的挖掘,让研究者沉浸在被研究者的世界中,深入挖掘,细致呈现。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yxllysj.cn/qikandaodu/2021/0708/904.html
上一篇: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理论探讨
医学理论与实践投稿 | 医学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医学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医学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医学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