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至29日,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术理论的中国视角”学术研讨会暨2018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在杭州师范大学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共同承办,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百家》杂志社、《民族艺术》杂志社、《中国文艺评论》杂志社协办。
本届会议主题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艺术理论发展回顾和展望”,分设五个议题:艺术理论的本土传统与现代阐释、艺术教育的美育灵魂和创造性内涵、中国艺术史的本土典范与国际视野、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文化批评、艺术学理论的青年视野。会议开幕式由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院长陈星教授主持,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永富教授、中国文联研究室主任庞井君研究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彭吉象教授等分别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百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会议,其中18位知名学者做了会议主题发言。
一、艺术理论的中国视角与中国方略
艺术理论的中国视角是中国学者对加强中国特色艺术理论建设进行的深入讨论与反思,它既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精髓的总结与现代阐释,又是对西方艺术理论的合理性接纳,它展示出当下中国学者构建中国特色艺术理论话语体系的中国气派。
1.构建中国特色艺术理论的中国方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仲呈祥主席指出立德树人是中华美育的传统与宗旨,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就必须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做到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以美塑像,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吉象教授提出国内艺术教育应当开发使用现代语言阐释的中国传统理论的大众化、普及化的教材;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海外传播则需要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许多概念与范畴翻译成世界上通用的语言。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教授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围绕着人的价值的发现和个性解放的追寻这一核心命题的中国文艺理论有被淡化乃至被搁置的倾向,因而应当在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的指向中重新进行思考。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庞井君研究员指出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应以更为宽广的胸怀、更为长远的眼光、更大范围的坐标参照系重审或重构审美艺术的本质。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杜卫教授认为,当前艺术学理论学科应该重视艺术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生命价值以及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与精神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则指出亟需思考如何认知与解决中国艺术学自身学理性理论与相关性学科理论间的关系、与文学理论之间的关系、与中国美学、社会学理论间的关系等中国艺术学理论的“新三难”问题。
2.回归本体与经典的中国特色艺术理论
浙江传媒学院项仲平教授从艺术学、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和艺术学理论”,他提出“和”的概念作为各种艺术具象的共同规律与艺术活动的精神本质。浙江音乐学院李荣有教授指出“乐”“图”“文”三位一体作为中华艺术文化传统的典型特色构成了中国艺术史话语体系的核心思想支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旭光教授用“道”与“艺”的关系对丰富而精深的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及其现代转化的前提、条件及方式做了重点阐述,并指出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像化传达应考虑影像传播的独特性。清华大学陈池瑜教授以各个时期为切入点,回顾梳理了中国艺术学研究和发展的近百年历程。上海大学蓝凡教授从艺术的社会性分类特征着手探索艺术学理论的中国之路。东南大学徐子方教授指出了创建中国艺术史的五个关键点:主流艺术决定艺术史脉络与走向、重视艺术本质的诸要素平衡、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与艺术史的本质不相容、艺术史应当包含艺术理论发展史、重视艺术史的历史本质。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教授指出,应就艺术史的存在与事实、艺术史范畴的广泛性以及中西艺术史的路径差异做出辨识与论证,从而对艺术学进行深刻把握与提升认识。上海大学金丹元教授认为当下艺术观念与艺术思维的双重变革所带来的艺术审美效应和各种新的艺术样式、新型的艺术想象之不断涌现,理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进一步加以阐释和给予充分的理解。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yxllysj.cn/qikandaodu/2021/0307/798.html
医学理论与实践投稿 | 医学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医学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医学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医学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