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48年研磨的“砖头”——阎凤祥《诗意栖居——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7 13: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建筑是什么?如何建筑?未来的建筑向何处去?......”这些与每个人有关的问题一直让笔者关心和思考。总想多听听拥有14亿人“建筑大国”的中国答案。如今读到阎凤祥先生的大作

“建筑是什么?如何建筑?未来的建筑向何处去?......”这些与每个人有关的问题一直让笔者关心和思考。总想多听听拥有14亿人“建筑大国”的中国答案。如今读到阎凤祥先生的大作《诗意栖居——重读建筑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感到值得向同好者推荐。

该书洋洋90多万字,内容丰富、视野广阔,观点鲜明,引人深思,是对学习中国建筑学理论很有参考价值的专业书。

全书分上下两册,共9篇,依次是定位篇、美学篇、艺术篇(上)、艺术篇(下)、实用艺术篇、背景篇、理论(哲学)篇、文化篇、设计篇,共24章。

阎凤祥先生1962年毕业于中国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先后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理论历史研究室和设计部门工作,有长达半个世纪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经验。

作者称48年之功完成的《诗意栖居——重读建筑学》这部巨作,是48年研磨的一块“砖头”,是他“关于建筑和建筑艺术问题的学习和思考笔记”。其内涵的丰厚是可想而知的。成为上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中国建筑理论60多年来演讲的历史见证。

作者在序中开宗明义,“拙述仅重申一个简单事实:建筑是住所和环境,衣食住行用之一,是艺术型工程和使用艺术,生活学科和经典学科,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不属于科技或文艺。在环境-城市-建筑-用品的产业和生态链中,位于中坚和核心。在历经原始建筑-古典建筑-现代建筑之后,21世纪将走向生态建筑。当代中国建筑学走出困境,迎接挑战,需要重树主体学科的定位、界别、理论和文化。”

为了回答“建筑是什么?建筑艺术是什么?如何解读适用、经济、美观三原则?怎样迎接生态建筑的来临?......”这类问题,书中第一篇“定位篇”(1-57页)做答。其中将国内目前已有的诸多答案概括成为对建筑学的6个说法和命题:把建筑分别归属和定位于“工程”、“技术”、“艺术”、“文艺”和“双学科”及“是也不是双学科”。在梳理了这些不同角度的说法之后,作者的结论是,要重铸建筑和实用艺术学科、组建广义建筑——实用艺术学科体系。

“建筑是出现最早的艺术和科学,因而可以认为建筑是所有艺术中居第一位的艺术”(《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第3页)。西方有“建筑是艺术之母”的说法。就此作者指出:“历史的事实是,数千年来,西方的建筑学一直是收容科技(部分)和文艺的,是文化的母本和摇篮或摇篮之一;只是近百年来,科技和文艺出走并另立山头,而建筑学被掏空架空并挤兑到边缘和谷底——学科的排序竟然阴差阳错地颠倒过来了。”

论述建筑属于实用艺术的观点时,书中特别引述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85年版4卷321页,德国学者的主张:“1.任何建筑如果不能恰当地满足功能要求就不能认为是美的;2.如果一座建筑满足了功能要求,它就因这一事实本身而是美的;3.既然任何人工制品都和它的功能有关,一切人工制品,包括建筑,都属于实用艺术。”

关于当前中国建筑理论的现状作者如是说(见628页),在《广义建筑学》和《生态建筑学》所奠定的建筑学外延的疆域内,建树辩证唯物主义的建筑观、建筑美学观、创作观和设计方法论等内容,并以经典的“大学科”的规格重建建筑学。至此“逐步找出并创建自己的建筑理论脉络与体系”(吴良镛语),应该可以说已经初具眉目和雏形,已经出生和问世,从而也就可以说基本上告别了理论的空缺和断层状态,迈入 “理论建设”的门槛;为构建建筑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重铸建筑学科,再创今日辉煌,举行了奠基礼!

作者认为,“我们(中国)的建筑理论已经呼之欲出”,“中国建筑的辉煌是指日可待的”。他强调说,其关键是落实钱学森教授“建立建筑科学大部门”的思想……钱教授已给我们指明了大方向:

第一、用马克思哲学指导建筑科学。

第二、迅速建立建筑科学大科学部门。

第三、这是社会主义中国建筑界和城市科学界同志不可推卸的责任。

诚然,以上所引述的均是阎先生的一家之言。难能可贵的是,此言是在克服“六无”——无项目、无计划、无基金、无领导、无合伙(团队)、无鉴定验收的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不能不让人钦佩和感叹这种为学术理论的献身事业的学人精神。

显然,读此书的人未必会全接受作者的结论,这应属于正常现象,对于类似“百科全书”的建筑问题的解读决不能求全责备于一个人或一本书。阎先生这块砖能奠定一点基础确实就如作者所言是“尽力了”。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yxllysj.cn/qikandaodu/2021/0127/702.html

上一篇:医学职业院校专业课信息化教学初探①
下一篇:基于人因工程学改善皮包厂灯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