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教学生做慎思笃行的人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1 10:4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慎思笃行”出自《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必须慎重地思索,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我在《品德与社会》

“慎思笃行”出自《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必须慎重地思索,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我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经过实践,引进自育自学理论,让学生通过各种体验,达到品德的提升,并养成自育习惯,逐步成为一名慎思笃行之人。

一、创设多样化讨论,探究自育,谋求慎思

《社会文明大家谈》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如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既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育能力?我先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哪些是不文明的现象。或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校寻找不文明的现象,随机采访并记录下来;或在家里和家长一起用手机拍摄在大街上、社区里看见的不文明的现象。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我也留心抓拍了一些学生在学校小花园中丢的垃圾,如饮料瓶、酸奶盒、食品袋等,制成图片,在班级展示。学生认为不是自己扔的,就心安理得。我说,我也认为不是咱们扔的,但你们看到后,有谁主动捡起垃圾或者看到有人扔垃圾前去制止?学生摇头。我和他们说这是责任,并和他们讲清这个道理,孩子们逐渐接受了我的道理。以后我再去转小花园,看到孩子们主动捡起了垃圾。在教师的引导下,教会学生学会自育,学会做一个慎思笃行的人。

二、创设生活化情景,寓教于乐,谋求慎思

尊重他人隐私,是现代人的教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学习《生活中的一米黄线》时,我先让大家讨论生活中看得见的一米黄线,引导学生了解银行取款、机场安检的一米黄线的作用。教师此时再适时引导,生活中既有看得见的黄线,还有看不见的黄线,比如“当别人打电话时”“超市付款时”等,我们也应该有一米黄线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不愿意让别人知晓。打听别人隐私是很不礼貌的做法。我设计了一个小品,内容是两个学生在路上互相探听对方隐私闹了矛盾的小故事,通过在班里表演,将这节课推向高潮。学生也自然进入了一种自我学习的状态。进而,在社会,在家庭无人监管,学生仍能自育,成为慎思笃行之人。

三、走出校门做研学,提升品德,谋求慎思

上《到周边去看看》这一课,虽不能带学生到国外去,但是江苏南京邻近安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号称六朝古都。所以在“研学季”,我们带着学生到南京去游览。笔者认为,这是一次将课堂搬到社会中体验学习、将核心价值观植入学生头脑的好机会。笔者告诉学生事先做好资料准备,带着自己想要了解的重点去研究,最后通过研学笔记或手抄报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南京的历史》《我爱雨花石》《日本鬼子刺刀下的儿童》等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爱国之情是那样真挚。学生在研学教育的过程中,养育着快乐健康的心态、开朗活泼的性格。

一位智者说,价值观是很大的道理,但大道理就存在于日常可见的各种小事中。对少年来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从小事做起,要从学习做人开始。在生活中师生共同合作、体验,养成自育自学的好习惯,让每一个孩子学会自育,成为能慎思笃行之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

“慎思笃行”出自《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必须慎重地思索,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我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经过实践,引进自育自学理论,让学生通过各种体验,达到品德的提升,并养成自育习惯,逐步成为一名慎思笃行之人。

一、创设多样化讨论,探究自育,谋求慎思

《社会文明大家谈》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如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既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育能力?我先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哪些是不文明的现象。或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校寻找不文明的现象,随机采访并记录下来;或在家里和家长一起用手机拍摄在大街上、社区里看见的不文明的现象。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我也留心抓拍了一些学生在学校小花园中丢的垃圾,如饮料瓶、酸奶盒、食品袋等,制成图片,在班级展示。学生认为不是自己扔的,就心安理得。我说,我也认为不是咱们扔的,但你们看到后,有谁主动捡起垃圾或者看到有人扔垃圾前去制止?学生摇头。我和他们说这是责任,并和他们讲清这个道理,孩子们逐渐接受了我的道理。以后我再去转小花园,看到孩子们主动捡起了垃圾。在教师的引导下,教会学生学会自育,学会做一个慎思笃行的人。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yxllysj.cn/qikandaodu/2020/0911/508.html

上一篇:普通语义学理论在自媒体传播中的现实意义
下一篇:做一个慎独之人——自育自学理论在《品德与社